您现在的位置 : 网站首页 > 滚动 > > 列表
焦点资讯:曹植的一首隐喻兄弟恩怨的千古名篇
2023-04-10 23:58:07   来源:戏说三国


(相关资料图)

曹丕与曹植,同为曹操之子,却因为太子之争,兄弟反目,互相算计。曹丕心狠手辣,不惜用各种手段陷害曹植,想要除掉这个才华横溢的弟弟。曹植虽然文采飞扬,却不擅权谋,只能凭借自己的诗才在危急关头救命。有一次,曹丕见两头牛在打架,就故意让曹植作诗,但不能出现“牛”字,不料曹植应对自如,写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。

这首诗是怎样写出来的呢?原来,曹植看到窗外两头牛在相互顶撞,一头牛眼看就要被另一头牛顶进井里,他心中不禁感慨,觉得这两头牛的命运就像自己和曹丕一样,都是同根生,却要相互残杀。于是,他挥笔写下了这样一首诗:

两肉齐道行,头上带凹骨。相遇块山下,郯起相搪突。二敌俱不刚,一肉卧土窟。非是力不如,盛气不泄毕。

这首诗用了“肉”、“骨”、“郯”等字来代替“牛”字,巧妙地避开了曹丕的限制,而且还用了对偶、排比等修辞手法,使得诗句韵律和谐,意境深远。

这首诗不仅避开了“牛”字,还隐含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和自己的无奈。诗中说“两肉齐道行”,意思是两头牛本来是平等的,都是曹操的儿子,都有继承权。但是“相遇块山下”,却因为太子之争而发生了冲突,就像两头牛在山下相遇一样。诗中说“郯起相搪突”,“郯”是牛角的意思,也是“牛”字的偏旁部首,用这个字来暗示牛的身份,同时也表现了两头牛用角互相顶撞的场面。“相搪突”是指互相攻击,也暗指曹丕对曹植的陷害和迫害。诗中说“二敌俱不刚”,意思是两头牛都没有胜负之分,都受了伤。“一肉卧土窟”,意思是一头牛被顶进了井里,死了。“土窟”是指井里的泥土,也有坟墓的意味,暗示曹植的生命危险。“非是力不如”,意思是不是因为力量不够而输了。“盛气不泄毕”,意思是因为气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。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一头牛没有用尽全力,也可以理解为曹植没有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志向。总之,这首诗用牛来比喻自己和曹丕的关系,既表达了自己的委屈和抱怨,也显示了自己的才情和气节。

这首诗虽然是曹丕为难曹植而写的,但却成为了千古名篇,被后人广为传颂和赞美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曹植的诗才和气节,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心动荡。这首诗对后人的影响是深远的,不少文人墨客都以此为范本,创作了许多类似的诗作。例如,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《上阳台帖》,就是以“牛”字为禁字写的,诗曰:

上阳台兮望长安,见两肉兮齐道行。相遇块山兮郯起相搪突,一肉卧土窟兮二敌俱不刚。非是力不如兮盛气不泄毕,吾闻古之人兮有以相救也。

这首诗是李白在上阳台看到两头牛打架,想起了曹植的诗,于是仿写了一首。李白在诗中说“吾闻古之人兮有以相救也”,意思是说古代有人能够救助被欺压的人,暗示自己也想得到帮助。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曹植的同情和对自己的不满,也显示了他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。

除了李白,还有许多其他的文人墨客也写过类似的诗作,如宋代苏轼、辛弃疾、陆游等,都有以“牛”字为禁字写诗的例子。这些诗作都是以曹植的诗为蓝本,既体现了对曹植的敬仰和怀念,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。可以说,曹植的这首诗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和风格,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标签:

上一篇: 纽元兑美元NZD/USD日内跌超1%,现报0.6196;美元兑日元USD/JPY日内涨0.9%,现报133.35。_环球微速讯
下一篇: 最后一页